

纪录片推荐:《佛国记——法显西行》中国纪录片里程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

佛国记–法显西行
大型纪录片《佛国记》(全名:佛国记–法显西行)由著名纪录片导演金铁木领衔制作,讲述了比玄奘早数百年的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法显的故事。该片采用实景与CG动画相结合的制作手法,带你感受法显的艰难取经之路,是中国纪录片里程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
《佛国记——法显西行》,“西行”的不只是佛国,更是一种舍身求法的精神。
无论从纪录片的角度去评价,还是重拾高僧法显的记忆,这部片子应该都称得上是佳品。从这高度浓缩成精华的105分钟,无数观众见证了法显法师的传奇一生——从法显龚家庄的诞生,到仙堂寺受大戒,而后由长安出发,60多岁高龄历经14年时间、30个国家的茫茫求法之旅。
法显法师比玄奘法师更惊人的地方是,玄奘翻越帕米尔高原时是30岁,而法显已经67岁,法显从68岁开始考察印度河、恒河流域的佛教文化,78岁走海路北上回国,80岁开始翻译带回来的经典,写作《佛国记》。
他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书中感叹:“这位把彪炳史册的壮举放在65岁之后的老人,实在是对人类的年龄障碍作了一次最彻底的挑战,也说明一种信仰会产生多大的生命力量。”
———————————————————————————
公元399年,六十二岁的僧人法显在经过万刃雪山、无边沙漠、葱岭强盗、同伴病故等无数艰险后历时13年,行经30余国,终于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觅得真经戒律。而为了将律法带回故国,已近耄耋的法显取道海上丝绸之路,在惊涛骇浪中,九死一生回到中土,终于完成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成就一段不朽的传奇,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位到海外求经的僧人。
第一集:
东晋隆安三年(399),法显约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人,由长安出发,取道河西走廊,行到张掖。适逢张掖大乱,道路不通,张掖王慇勤挽留,竭诚护持供养他,法显因而在此结夏安居。
第二集: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402),法显等人向北印度前进,越过葱岭,地势惊险,常有恶龙吐毒风,又经年飘雪,当地人称为雪山。到北印度境内的阮历国后,一行人又沿着葱岭向西南行,山路崎岖,千仞石壁,万丈绝崖。法显等人战战兢兢地攀过了七百多所简陋艰险的梯道,踏踩绳桥,越印度河,到达乌苌国,在此结夏安居。然后南下,历宿呵多国、犍陀卫国、竺刹尸罗国,到弗楼沙国,其间,僧景、宝云随慧达回国,慧应在此病故。法显独自前往那竭国,与慧景、道整会和,并在这里度过严寒的冬天。
第三集: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他再回到巴连弗邑,广为搜求经律,当时的北印度诸国皆用口传,并无经本可抄,因此法显再到中印度,在城邑的摩诃僧伽蓝取得《摩诃僧只律》。据说,这就是只洹精舍所传的律本,十八部律由其衍生而出,是佛陀在世时,大众所共同奉行的法规。此外,他又得到《萨婆多部钞律》七千偈、《杂阿毗昙心论》六千偈、《綖经》二千五百偈、《方等般泥洹经》五千偈及《摩诃僧只阿毗昙论》。
法显在印度停留期间,也用心学习梵文与梵语,抄得经律等,达成他入印度求律的目的与愿望。同行的道整,远来印度的本意虽然是在求得戒律,但目睹僧团的法则及众僧的威仪严正,深受感动,因而决心留住于此。法显则坚持要把戒律流通到汉土为目的,只好独自一人回国。法显沿着恒河东下,经瞻波国,于义熙四年到达东印度的印多摩利帝国,停留两年之后,泛海前往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在狮子国停留两年,得到《弥沙塞律》及《长阿含经》、《杂阿含经》、《杂藏》等梵本各一部。

《佛国记——法显西行》

《佛国记——法显西行》

《佛国记——法显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