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推荐:《如果国宝会说话》领略中华国宝不朽的价值与魅力

纪录片推荐:《如果国宝会说话》领略中华国宝不朽的价值与魅力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如果国宝会说话》是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中宣部、国家文物局、中央电视台共同实施的国家涵养工程百集纪录片。

《如果国宝会说话》分为《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100件国宝述说中国古人的创造力,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每集5分钟以全新视角认识读懂中华文化。

《如果国宝会说话》展示了100件文物,共100集,分为四季播出,每季25集,

每集5分钟讲述一件文物。短小并不意味着粗糙,而是对“精”更高的要求,该片将一个个“大国重器”浓缩在了五分钟的视频里,穿越古今王朝、探访先贤今人,着重讲述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和曲折经历,在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寻找中华魂魄,使观众身临其境,领略中华国宝不朽的价值与魅力。

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目光跨越八千年,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五十余处考古遗址,千余件文物。首次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中国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文物体系,中华文化有着独特的创造、发展脉络和价值理念。古今相通、对话、呼应,寻找,《如果国宝会说话》是现代人对古人的解读与致敬。

创作目标

入选《如果国宝会说话》的100件国宝具有所属时代的气息,见证或改变了文明的进程。该片用文物讲文物谈文明,以文物来梳理文明。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顺应短平快视频时代的潮流,精准捕捉年轻人“耿直”的特点,以一集5分钟讲述一件国宝的形式,在“满天星斗”(苏秉琦在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的基础上连续提出中国文明起源的“满天星斗说”、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多元一体模式”与文化之间的碰撞融合机制)的文化坐标上精准定位,力求构建出见证“中华文明进程的视频索引库”。

创作形式

《如果国宝会说话》开创了文物纪录片的全新形式,用更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传播方式,向更多年轻人、历史文物爱好者打开文物传奇、历史探索的大门。 比起以往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制作模式大有不同,摒弃了“长篇论述”的方式,采用短小精悍的分集设置、精致的微纪录小视频,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传播特征与节奏,让更多繁忙的现代人“快速充电”,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意义。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承制的电视纪录片,由徐欢担任总导演。

该片介绍了战国到秦汉时期的25件国宝,以“超级连接,超越想象”为主题,秉承着对文明包容、对文化新解的态度,继续构建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解读多个维度的信息,重建一部基于物质遗存的中华文明史,向观众打开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窗户。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延续了《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的好口碑,“诙谐有趣”依旧是弹幕中飘过的关键词之一。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以新视角、微表达,引人入胜的故事手法揭秘了中华文物之美,真正让国宝活起来、火起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分集介绍

第一集 人头壶 – 最初的凝望

洛南人头壶,1953年发现于陕西省洛南县灵口镇焦村遗址。洛南县地处华山之阳,洛河源头,东与河南省卢氏县、灵宝市为邻。人头壶为泥质红陶,火候较高,陶质坚硬,素面。人头与壶浑然一体,器物整体呈高颈鼓腹小平底形状,高22.5厘米、腹颈13.5厘米、底颈6.3厘米。头部稍上仰,脸部比例协调,眉目清秀。

第二集 贾湖骨笛 – 穿越九千年的笛声

距今7800年-9000年的河南贾湖遗址,是同时期最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1984年至1987年及2001年,这里先后出土了30多支用丹顶鹤尺骨制成的骨笛。笛孔有2、5、6、7、8之别,大多数骨笛仍为7孔。贾湖骨笛是我国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被称为“中华第一笛”。

第三集 陶鹰鼎 – 陶,醉了六千年

此陶鼎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鹰体健硕,双腿粗壮,两翼贴于身体两侧,尾部下垂至地,与两只鹰腿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鹰眼圆睁,喙部有力呈钩状,结构简洁,威武雄壮,彰显出一种强大的张力。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紧密结合似背抱状,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第四集 龙山蛋壳黑陶杯 – 0.2毫米的精致

新石器时代陶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山东日照市东海峪龙山文化遗址出土。反映当地独有的陶土材质和独特的制陶方法,以及当地人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器形分为三部分,上面是一个敞口侈沿深腹的小杯;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下面是覆盆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杯壁厚度均匀,薄如蛋壳,质地细腻坚硬。该器形仅见于少数大中型墓葬,极可能是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

第五集 红山玉龙 – 寻龙玦

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朝格温都乡三星他拉村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玉龙高26厘米,重1000克,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厘米~2.9厘米,由墨绿色岫岩玉圆雕而成。玉龙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

第六集 凌家滩玉版玉龟 – 玉中迷藏

凌家滩玉龟是新石器时代 。在安徽含山县凌家遗址旁一处距今4500年的墓地出土。长9.4厘米,高4.6厘米,宽7.5厘米厚0.3-0.6厘米。玉灰白色。器圆雕,分龟背甲和腹甲两部分。

第七集 良渚玉琮王 – 神之徽章

新石器时代。高8.8厘米 射径17.1—17.6厘米 孔径4.9厘米。黄白色,有规则紫红色瑕斑。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俯视如玉璧形。琮体四面中间由约5厘米宽的直槽一分为二,由横槽分为四节。

第八集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 金玉共振

镶嵌绿松石兽面铜牌饰,是夏代器物。1984年秋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该物件 通高16.5,宽11cm。为盾牌形,面微突起,它是先铸好牌形框架, 然后有数百枚方、圆或不规则的绿松石粘嵌成突目兽面。 这件牌饰出土于死者胸前,很可能是一件佩戴饰品。是发现最早也是最精美的镶嵌铜器,可以说他的发现开创了镶嵌铜器的先河。

第九集 殷墟嵌绿松石甲骨 – 刻辞骨柶

这是我国博物馆现存的唯一一件文字镶嵌绿松石的甲骨。田猎好比当时的军事演习,是重要的仪式。野牛体型巨大,难于捕获。为了纪念这次田猎,王将此事刻在野牛的肋骨上,并嵌入象征王权礼器的绿松石,彰显权威。

第十集 后母戊鼎 – 国之重器

三千九百多年前,殷商国力强盛。工匠们正在铸造一个巨大的青铜器。这项工程在当时堪称尖端科技,从采矿,冶炼,运输,合金,铸造,修饰成形,过程漫长。它就是我们熟知的后母戊鼎,因鼎身的三字铭文而得名。

第十一集 妇好玉凤 – 凤凰传奇

这件玉凤线条流畅,风韵迷人,侧身回首,转顾生姿。它属于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殷墟妇好墓出土多件玉龙,而玉凤仅此一件。也许妇好是当时最著名的女人,在安阳殷墟出土的1万余片甲骨中,提及她的就有200多次,内容包括:征战、生育、疾病,甚至包括询问她去世后的状况如何。

第十二集 鸮尊 – 一只猫头鹰的待遇

鸮尊,身高将近半米,头微昂,面朝天,双翅并拢,尾巴垂到地面,和两只粗壮的腿,构成了三个支撑点,稳稳地站立,通体遍布十几种形状各异的动物形象。外形从整体上看,有一种后世少见的扶摇直上的动感,被现在的年轻人美誉为最呆萌的青铜器。

第十三集 利簋 – 刻下商周的界碑

西周王朝经常举行各类赏赐活动,当年作为西周官员的利,也得到了周武王赏赐给他的青铜,很是高兴。他用这稀有的青铜铸成了这件“簋”,故名为“利簋”。利的官职在当时叫“有司”,也就是个部门主管。这件簋,样貌也称不上惊艳。却被认为是镇国青铜器。

第十四集 何尊 – 这里有中国

一件记载祖先荣光的青铜器,一个跨越3000年的都城,都源于两个年轻人不忘初心的热血。器物内记载的文字更像是写给数千年后13亿中国人的信。当考古学家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四个字的时候,无异于看到了埋藏了千年的谜底。

第十五集 玉组佩 – 把世界戴在身上

让亿万年生命的玉与数十年生命的人,将彼此的生命互相给予,就是人对天地万物之爱的表达。玉组佩,以毫厘的薄片象征巅峰,以静止不动比拟河流,流经了生死与朝代更迭。

第十六集 三星堆青铜人像 – 人性的光辉

在三星堆的祭祀坑中,始终没有发现用于祭祀的人牲,更不见一件兵器。三星堆文明的掌舵者,展示了超越时代的慈悲之心,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第十七集 三星堆青铜神树 – 生命之树

残高3.96米 ,由基座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树顶已残缺,基座仿佛三座山相连,主干三层,于山顶节节攀升,人们很容易联想它是一棵大树。

第十八集 太阳神鸟金箔 – 照耀古今的光芒

古人创造呈现的形象多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来指代想要表达的事物。金沙遗址中的目形器、鸟形器,其实都是与太阳有关的象征性符号,表达出古蜀人对太阳的理解,也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认知。

第十九集 大克鼎 – 一本打开的青铜之书

一个家族几代传承的荣耀,在沉睡了两千多年后,重见天光。大克鼎,一本打开的青铜之书,一段带着体温的口述历史。

第二十集 古滇国贮贝器 – 走下神坛的牛虎

从战国到汉武帝近500年间,在云南滇池附近存在着一个滇国。关于滇国,文字记载寥寥可数,但通过出土青铜器,可以触摸到这个神秘的国度。牛虎铜案,是战国时滇国的一个祭祀中摆放供品的礼器,它表达了古滇人对生死的看法,是对生命的赞美,对繁衍的渴望,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是古滇国的青铜重器。

第二十一集 莲鹤方壶 – 莲花怒放,仙鹤欲飞

新与旧在莲鹤方壶的壶体中融合。这也昭示着,脱胎于老成持重的西周,经历大变革的东周,正在开始一场盛放,它振翅欲飞,抬头仰望着此后两千年中国的天空。

第二十二集 曾侯乙尊盘 – 复刻传奇

曾侯乙尊盘是失蜡法的标志作品,如此复杂的外形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一名来自湖北的老人给出了答案。

第二十三集 越王勾践剑 – 胜者为王

越王剑与吴王剑如今都是无价的国宝,见证着春秋时代的最后绝响。被英雄抚摸过的剑,带着气吞山河的豪情,哪怕悄悄靠近,寒气依然扑面而来。

第二十四集 错金银铜板兆域图 – 战国黑科技

用金银片、条镶嵌出战国时期中山国国王的陵墓区域内地上各建筑平面形状,以错金银阳文注明国王的诏命、各部位名称、大小、间距。是如今已知最古老的建筑平面设计图,比例尺为1:500 。

第二十五集 虎符 – 执于掌心间的千军万马

战国时代战火频繁,军情紧急,稍有闪失就可能殃及城池。山高水远,没有现代通讯手段,君主就是靠虎符传达军令,为了保密,虎符通常设计成小巧隐匿的造型,实现“账户“和“密码”的有效对接。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分集介绍

第一集 鹰顶金冠饰-你好 我的对手

高大的王帐聚集起草原最精锐的勇士,他们有着鹰的锐利与群狼的勇气。鹰冠俯视着汉子们狂热的面庞,锋利的鹰喙向南——草原之南,那里是匈奴子孙的马蹄终将踏足的地方。

第二集 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战国春秋

春秋战国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几百年间,群雄并起,战乱频繁。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用嵌错法记录了战国时代贵族生活中的情境。它带来了两千年前的月光,那场时光盛宴的宾客仿佛刚刚散去,衣襟上芷兰味儿的熏香还残存在指尖。

第三集 曾侯乙编钟-中国之声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第四集 木雕双头镇墓兽-天地一角

木雕双头镇墓兽是楚墓镇墓兽造型中最为怪诞、最为壮观的一件,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被用来保护墓主人的安全。双兽并犄,茸角杈桠生长。镇墓兽背向相连,头上长角,双眼睁大,充分展现了楚文化的奇诡和自由。

第五集 人物御龙帛画-天上见

在湘川,画中人御龙飞行,褒衣博带随风而起。该文物为丧葬中使用的“魂幡”,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与外棺中间的隔板上,被认为是一幅“导引灵魂升天”图。

第六集 跪射俑-帝国的镜像

1974年,大地之镜的尘埃被意外触动,深埋在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赫然面世。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东端的阵型前锋出土了160尊跪射俑,他们头挽发髻、身披铠甲,持握弓箭的双手置于腰间,眼睛注视正前方,面容铁一般冷静。

第七集 战国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在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一个农民可以不识字,没有车,却不能不纳粮。统一的方升,意味着统一的法度。生活在辽阔土地上的华夏先民,才会对一个泱泱大国有了统一的认识。

第八集 秦始皇陵铜车马-图谋远方

1980年冬天,在临潼秦始皇陵封土的西侧,一号铜车马出土,车马高152厘米,长225厘米,车舆、驷马、配饰一应俱全。车马以青铜铸造,马身佩戴金银装饰的配件,局部施以彩绘,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所发现礼制最高、形象最完整的古代车马。

第九集 里耶秦简-秦朝县城那些事儿

1980年冬天,在临潼秦始皇陵封土的西侧,一号铜车马出土,车马高152厘米,长225厘米,车舆、驷马、配饰一应俱全。车马以青铜铸造,马身佩戴金银装饰的配件,局部施以彩绘,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所发现礼制最高、形象最完整的古代车马。

第十集 南越汉玉-有玉而安

1980年冬天,在临潼秦始皇陵封土的西侧,一号铜车马出土,车马高152厘米,长225厘米,车舆、驷马、配饰一应俱全。车马以青铜铸造,马身佩戴金银装饰的配件,局部施以彩绘,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所发现礼制最高、形象最完整的古代车马。

第十一集 霍去病墓石刻-磐石之志

这组拙朴、粗犷的石刻,不同于后世的写实风格,是汉代艺术的杰作。石不朽,磐石之志永存,犹如丰碑,纪念和陪伴着中国历史上的少年将军。

第十二集 五星出东方锦护臂

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尼雅遗址发现大量织物。1号墓地8号墓中的男性贵族周身穿戴华贵的服饰,右臂旁的一枚方形护臂引人注目。这件护臂或许是中原王朝给精绝古国的馈赠,织锦的纹样间自右及左横列八个篆体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第十三集四神纹玉铺首

四神是四方的象征和守护者,四神纹是这个玉铺首承载的重要含义。它们若隐若现于云气纹中,如遨游在天际,天地相应的四神纹玉铺首,是汉代追求灵动浪漫艺术风格的精美之作。

第十四集 熹平石经-破碎与重聚

熹平石经是现今留存最早的官方定本石经,开创了文字校正之先河,在中国学术史和书法史上都堪称鸿篇巨制。可惜屡遭变故、四佚乡野,所幸历代有心人士不断在收集石经文字,让破碎重聚,以不忘汉人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存真的精神。

第十五集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溯源定本

道家与儒家,中国两大思想体系。孔子与老子的会面,代表了这两种思想的交流与融合,就像两条河流,流淌在我们的文化血脉中。

第十六集 长信宫灯-来自汉代的一束光

一位西汉宫廷女子,眉眼细长,脸型圆润,头上佩戴巾帼,身穿曲裾深衣,跣足而坐。她从西汉启程,带来遥远的一束光明。她体内的空腔,是汉代人实现环保的诀窍。寻常的照明需求,被创造出超凡的精致。

第十七集 素纱单衣-云想衣裳

轻薄通透,柔软神秘,素纱单衣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但它透露出的朦胧的韵味,却一直在吸引着后人去追寻它的绝代芳华。

第十八集二十八宿圆盘 圭表

二十八宿如同撒在天空的坐标,不均匀划分周天365度。可测量天体的赤道经度,记录日、月、五大行星的位置变化。先民仰望天空,低头思量。以稳定而准确的历法,建立农业文明基石。

第十九集 狸猫纹漆食盘-漆盘上的喵星人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天下和平,社会气氛积极向上。长沙丞相家中,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盘子,它就是狸猫纹漆食盘。圆圆的眼睛,胖胖的身体,尖尖的耳朵,与我们今天的家猫,并没有太大差异,但它的出现,并不简单。

第二十集 算筹-运筹

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上,商人用一到十,百,千,万等十三个数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它们的写法虽然不断变化,但以十进制为基础的记数方法却不曾中断。像文字那样,十进制也无处不在。

第二十一集 错金铜博山炉-烟云的计算

炉盖联想为山峰,跃龙托起炉盘,云气末梢凝固成了山石,这一切都被高处的猴子看在眼里。没有闹天宫的猴子在这尊博山炉上醒目了千年。

第二十二集 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

这枚银带钩藏着迷人的秘密,它出土于?汉江都王刘非的第十二号陪葬墓。主人是他的妃子淳于婴儿。他们的约定刻在这带钩隐秘的地方,被淳于婴儿生生世世珍藏,在公历纪元开始前带入墓葬。公元后的两千零九年,我们发现了他们曾互道过的誓言:长毋相忘。

第二十三集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一只犀牛从陕西走来,抖落身上的尘土,昂首望向前方。它喝醉过,但现在清醒,它叫犀尊,是一只酒壶。描摹和形塑生命,大约和人类文明同样久远。人们以各种材质模拟大地生灵,愿与动物共享自然。

第二十四集 击鼓说唱俑-唱响我人生

我是东汉时期、四川盆地的说唱艺人,左手持鼓,右手握棒,演出即将进入高潮,我头往前伸,后背拉成一张弓,全身蓄力,腿部韧带受到拉扯,高高抬起,露出宽大扁平的脚底板,我正要瞬间发力,逗翻场上所有观众。

第二十五集 铜奔马-天马行空

1969年,在甘肃武威市区的一处夯土高台发现一座东汉墓葬,墓室里排列着规模壮观的车马仪仗。仪仗全部采用青铜制作,包括武士17人、仆从28人、车舆14辆、牛1头、马39匹。战马的队列之中独有一匹逸群绝尘、迅疾如风,从各个角度观看,这匹马的造型都堪称完美。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50集 历史文物爱好者福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